©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内容简介
太极拳尚气之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注重精气神之修鍊,故名《神游太极》。内容均为作者本人之杂记,集结前人的智慧,整合作者的论述汇整编辑成册。
自序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先人智慧的结晶与精华, 先贤们穷一生钻研体悟,留传如拳经、拳论、行功心解、体用全书、郑子十三篇等不朽经典,供后人参详,我们祇要能循着先贤的足迹,跟着明师的脚步默识揣摩,依据经典去潜心修练,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累积先贤的智慧,汇集先贤的毕生心得论述,祇要能渐悟其铭言,而能加以详细解析来指导学生,也是一种传承。我们千万不可放弃许多先人前贤所累积的丰硕果实。在我习拳与教拳的过程中,时常据前贤之语录与先师铭言来解析拳架与推手。帮助初习者体验太极功架与推手。
如果习太极拳之前是一颗多稜角的石头,修习太极拳则有如在雕凿此颗顽石,使其慢慢变成一颗又圆滑又剔透的球体。如果习拳之前是一块不起眼的生铁,习拳之后, 则有如造后的一把既坚刚又柔韧的宝剑。百鍊成钢也。在习练太极拳的路上,有先人与明师的指引,沿途并不寂寞。祇要跟对前人的脚步循序渐行,一凿一痕迹,一步一脚印,不管十年或二十年,终能雕凿出圆球来,这就如现代的一种水与圆球的工艺品,当水从水柱上端冒出来时, 球体即随着水流做前后左右不定向的滚动。
我时常反躬自省,在习练太极拳的岁月里,我的形体是否能如圆球般在水柱上端随水流任意翻滚,我的心是否能如空水瓶完全倒空,净空。让这空瓶随时随地都能装下更多的水,提供我身心的养份。
尚书大禹谟云:「满招损,谦受益。」我也时常告诉学生,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必须有「反其道而行」的思维,退去铅华换素颜。太极功法是一种减法,把身心全部归零或成负值。以谦卑的心学习把心放下,修心养性才能进入太极拳的虚灵世界。苏询‧心术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静定的功夫在兹,就算站在悬崖边,马上要跌到无底深渊,也不可想去拉住任何藤蔓。这是一种心的修为,很难,但太极拳的精髓就在里面。
在学习的心态上,必须有让的观念。师爷之捨己从人,学吃亏的精神,表现在行为上,就会有让的行动,能让则不努气,不使力,放弃赢人的念头,太极功夫将慢慢上身,所谓用意不用力,胜人则力,胜己则松。必须学会去除本力与拙力,反求诸己,以达圆活之趣。随遇而安, 不要有任何企图心,放弃任何推人,打人,发放人的企图心,在太极拳修练的路上才能精进。
佛家禅语「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改变心态,退何尝不是松的禅机,祇要心存有一丁点企图心,都是阻碍太极拳进步的绊脚石。其实以静制动,还是有制服对方的企图心。以静待动,还是有等待对方来力的企图心,最好能做到以静随动。拳论有云:「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推手时一切随他,看他如何。寒山拾得的禅语是值得习太极拳者再三玩味的。
练的过程中,面对挫折,面对重重困境,如有解不开的心锁时,以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语来勉励自己。惕砺身心,更需以平常心面对太极拳的修练。明‧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都可做为修练太极拳动心忍性的最佳座右铭。
在我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最深乃先师之「下实、中灵、上虚」的铭言,此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正确的方向,一步一脚印地往松沉的目标迈进。一个从未接触太极拳的人,本身对于整劲,松净,松沉毫无概念。祇要接触到其身体,脚根就浮起,随后踉跄后退。全身二百零六根骨头是松散分离的,纵使打了几十年拳架,从未接触推手的人,如果走错方向,也将离太极拳艺越来越远。
「下实、中灵、上虚」,这是在一次先师的生日,师兄弟们聚集在忠孝东路悦宾楼为先师祝寿,在酒过三巡后,先师酒兴未退时写在纸上的简单铭言。这确实让我走对了学练太极拳的路,体悟到了太极拳体用的诀窍。必须从脚练起的重要性。练好筑基的桩功,脚下有根,才能更上一层楼。先师云:「万丈高楼平地起,欲盖高楼先固基。」根深才能叶茂,把下盘练稳了,再来习练中灵,中灵者,腰胯轻灵圆活也。
拳论所谓「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以腰为轴,腰带手动,步随身换,所谓腰腿认端的。练好松腰落胯,能做到一动全动,一静全静。才能谈习练上虚。上虚者「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听劲,懂劲功夫也,听懂劲乃太极拳初步之要,也是发化劲的基本功,前人有如下之描述:「艺高者多用黏巧劲,又灵又捷不见其形,手到劲到,未中之先无劲,即中之后无劲, 惟中肯之顷,疾如闪电,一发便收,歛气凝神,毫不费力。」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听劲用劲功夫则是前人追求懂劲的极致。
在身法的要求上,顶头悬要有对拔拉长的意识,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身如琴座,形如弓弦,师爷以头不顶悬,三十年功夫白练喻之,可见其重要性。沉肩垂肘要修练到腰带手动,手不动,劲能迴游于手掌九宫,而行于手指,绝对不可祇停留在腕节。否则就是主动用手。拳论云:「由脚而腿而腰,行于手指,总须完整一气。」道理在此也。含胸拔背者,使心与气相守于丹田也,以颈背轻贴领口内侧,而可容一指来检验,可致血行全身,气走脏腑经脉,气行血旺,更可使气沉于丹田。松腰落胯则是须完全能定住胯根,胯根内扣,要有单脚立地,虚实分清,臀部下坐,身俱五弓的体认,对于行拳与推手,能前后唿应,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能及此才算是下实中灵上虚立身中正的初步功夫。
宇宙万物,无处不圆,太极拳由圆出发,由无极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太极拳尚气之拳也,能以身行气,以气运身,河车倒运,绵绵不断,滔滔不绝,如环无端。形以运身,气以养心。师爷所谓「承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以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保有一颗平常心,学习布袋和尚把心放下。来充份体现太极拳的精神。老子倡无为,释氏崇虚,儒家克己復礼,自然而为乃习太极拳最高指导原则,当有一天能体悟随心所欲,不踰矩时,身心回归太自然,返璞归真,返老还童, 何必身外求。
本书名曰《神游太极》,乃源于太极拳尚气之拳也。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注重精气神之修鍊, 故名之。内容均为本人之杂记,与其说是我的着作,还不如说是先贤们与先师的心得来得妥切,本人才疏学浅,祇是汇整前人的智慧,加以编辑成册,不足以论着作也。最后我以先贤之警语「学习太极拳法不能粗心大意,要条理分明,要合规格,修鍊才能更臻慎密」。俗云,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中,把细节练好,则免失之毫釐,谬之千里,共勉之。
庄茂山 谨识
目录
一、石觉将军对干师之生平介绍 石觉
二、第五届国际裁判讲习郑子三十七式课程 徐忆中讲述──庄茂山记录
三、纪念师兄干啸洲先生九十岁冥诞 苏绍卿
四、恭录恩师干啸洲先生练拳应注意要项
五、恩师干啸洲先生恭录曼青公练拳要点
六、尊师重道
七、不经一番寒彻骨那来梅花扑鼻香
八、研读郑师爷自修要略对功架之体悟
九、静坐心法
十、谈桩功
十一、站桩如果心烦意乱心外驰何如?
十二、圆机与圆象
十三、上善若水
十四、力与掤劲
十五、谈拳论松
十六、专气致柔──谈气
十七、太极拳论意
十八、美人手
十九、顶头悬、虚灵顶劲
二十、沉肩垂肘──松肩
二十一、含胸拔背──松胸松背
二十二、松腰落胯──松腰平胯
二十三、涌泉松、全身松
二十四、立身中正安舒
二十五、落胯的原理
二十六、推手之原理
二十七、人体重心──中定之基
二十八、教堂的钟与校园的钟
二十九、听息
三 十、熊经
三十一、撞墙功法
三十二、挂历功法
三十三、坐船浑沌──弥陀拜山
三十四、水泥墙理论──根劲
三十五、鸟伸──栽根法
三十六、手里干坤
三十七、不倒翁与阻尼器理论
三十八、保护膝关节
三十九、从患为人师到教学相长
四 十、我所认识的黄庆韶师兄
四十一、静坐答问录
四十二、健康箴言
四十三、后 记.
四十四、附录:人体骨骼与关节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