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佛学的卷帙浩繁,理论深奥,尽人皆知。然,空有理论而不知如何实践,只能徘徊在佛学门外,不能一窥它的富丽;也难画饼充飢。现代人汲汲营生,争逐名利,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自堕烦恼的深渊,不见天日。对医世救人 的佛学,不是疏于投注关怀的一瞥;就是只当消遣无聊的点缀。试问:如何从佛学中得到启迪与力量?本书从佛学的观点,活用佛学的内容,试图提出一条用佛学来做人处世、来品尝生活、来揭示生命意义的方法。其文笔轻松,禅 意盎然,深入浅出,最适合一般初学的社会大众阅读。
《现代佛学丛书》总序
本丛书因东大图书公司董事长刘振强先生授意,由伟勋与惠南共同主编,负责策划,邀稿与审订。我们的筹划旨趣,是在现代化佛教启蒙教育的推进,佛教知识的普及化,以及现代化佛学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丛书所收各书,可供一般读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学术机构与图书馆兼具可读性与启蒙性的基本佛学阅读材料。
本丛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佛经入门、佛教常识、现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项,乃系专为一般读者与佛教信徒设计的普及性启蒙用书,内容力求平易而有风趣,并以浅显通顺的现代白话文体表达。第二类较具学术性分量,除一般读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学术机构或佛教研究所适宜有益的现代式佛学教材。计画中的第二类用书,包括(1)经论研究或现代译注,(2)专题、专论、专科研究,(3)佛教语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国佛学名着译介,(6)外国佛学研究论着评介,(7)学术会议论文汇编等项,需有长时间逐步进行,配合普及性启蒙教育的推广工作。我们衷心盼望,关注现代化佛学研究与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读者与学者共同支持并协助本丛书的完成。
傅伟勋 杨惠南
自序
佛教,早年被视爲迂腐、落伍和迷信,近年来一扫昔日的沈郁与阴霾,展现它活泼开朗、乐观进取的面貌,令人一新耳目。
有些人忍不住会好奇地问:「佛敎除旧布新、脱胎换骨的关键何在?」
我想这是近年来,许多深谋远虑的有识之士,大力鼓吹、提倡:希望学佛人不要再拘泥于佛学名相,不要再束缚于仪规教条;要眞正从外在有形的表相,进入内在无形的佛学内涵。要把佛教关怀今生今世,怜悯斯土斯民的大慈大悲;也把佛法落实到利益婆娑有情的精神,进一步加以发挥、贯彻。因此,才能引起世人的注目,赢得世人的喝采,并使得佛教获得起死回生的转机。
佛教传世两千五百多年,当年千里迢迢从印度翻越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度过黄沙滚滚的大戈壁,来到人地生疏的中土。其间歷经十余朝代的无数高僧、大德,呕心沥血地弘扬传播,终使佛法大行于天下。
然而,佛法号称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门——下根者无从登堂入室;中根者亦仅能略尝法味;唯有上根者俱有大智,才能一窥究竟。试问:如此浩瀚壮阔、博大精深的佛法,没有人加以融会贯通,作深入浅出的阐扬介绍,一般社会大众终日争逐名利,本身又欠缺慧根悟性,如何叫他们静下心来探讨眞理?又如何指望他们能够活得快乐自在?
今日的佛教,仍然存有注重虚僞排场;一味谈玄説妙;炫耀神通感应;以及各据山头,单打独斗的不正常现象。所以从表面上看,固然锣鼓喧天,声势浩大,但是这些却像无根的花草,纵使花团锦簇,终究难逃凋零枯萎的下场——一旦曲终人散,销声匿迹,徒然空留喧哗热闹在人间。佛法的可贵处,不在它外表的庄严、繁复和神祕,而在于它的平凡、平淡和实用。因此,如何让佛法深入人们生活的沃土,使之枝叶扶疏,进而开花结果,才是它的当务之急。
数十年的学佛生涯,我始终坚持的「学佛目的」是:「学佛人要透过智慧的观照与赏玩,来品尝生活的甜美。揭开生命的奥妙,让天地万物呈现它们可爱可亲的面目;进而将自己的领悟,分享别人,照亮别人,使有缘众生也都能活得逍遥自在。」
因此,本书就是自己学佛的一些小心得。不怕识者窃笑它的肤浅、幼稚,野人献曝,作爲自己真诚的回馈——感谢无数指导我的师友,他们曾把珍贵的佛法介绍给我,使我今生受益无穷。我饮水思源,虽极欲感恩图报,却限于才学疏浅,只能方便权巧,将平日活学活用的方法,再次把它迴向给更多的有缘众生。但愿:个个学佛自在,人人法喜充满。
世敏写于臺湾.高雄.菩提园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日
前言
人从哌哌落地,日以继夜在人生的旅途上奔驰,片刻也不得休歇。尽管这漫长的生之旅,有的人不必歷经狂风暴雨,也不必走过遍地荆棘;而且沿途鸟语花香,风光明媚,不过它的终点,无可避免的,却都是人类永恆的归宿——黄土一坏,长眠荒野。
苏轼在〈念奴娇〉词中,就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但是升斗小民,在劳碌一生之后空无所有;就是威震四方的将相王侯,依然会被时光无情的浪涛所吞没。
如果你不相信,请欣赏古今歷史的舞臺,所轮番上演的人生大戏:先看中国秦始皇的卖力演出——建筑绵亘千里的万里长城,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然而长城依旧存在,却不见当年的秦始皇!再看西方亚歷山大的唿风唤雨——南征北伐,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然而那伟大的帝业,像构筑在沙滩上的城堡,虽是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却难逃无常潮汐的沖刷,因而坍塌毁坏,未曾留下任何痕迹;而当年叱咤风云的亚歷山大,尸骨也早已化爲尘土,无处寻觅了!至于建立蒙古大帝国的成吉思汗,生前又是何等的威武豪壮!功业又是何等的显赫彪炳!然而一统世界的日子尚未来到,他就病死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荒漠,而他苦心擘划的帝国版图,不久也就分崩离析,进而灰飞烟灭。想一想:这怎不令人发出「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嘆呢?
撇开这些大人物、大功业不谈,芸芸苍生如同遍地的蚁蝼,一生就爲填饱肚子、遮蔽形体、免于受冻挨饿而奔忙。这些生物生存的本能,看似容易,其实艰难。不信的话,请聆听来自全世界落后偏僻、烽火连天地区的声音:多少苦难的人们,呻吟在飢寒交迫之下?多少悲惨的人民,哀号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你再投以关注的一瞥,你就会爲之憷目惊心:同样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包括你我在内,竟然有三分之一以上,正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营养不良的状态;而爲数不少的非洲国家,像衣索比亚、乌干达等地的儿童,每隔三十秒就有一个因爲缺少食物、医药而死亡,这又是何等的惨绝人寰!
当然,看了以上的资讯,有很多人会爲自己生活在丰厚富足的天地而深自庆幸。问题是能够免于飢饿、疾病的人们,却不一定能够逃避专制极权的统治,以及由于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所带来的逼害。自古以来,那些暴君如同魔王一般,扭曲人性,戕害人的身心人格,叫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活在这样的世界,眞的有如人间的炼狱,使人思之不寒而慄!好,就算少数人眞有大福报,安常处顺,能够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却也不能因此而遽下定论:他们必定是属于得天独厚的一群。爲什么呢?因爲这些人大多数还是凡夫俗子,穷其一生,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就是戚戚于贫贱困顿;不是疑惑于宇宙的浩瀚无垠,就是迷茫于人世的瞬息万变;不是爲亲朋的离别而悲啼;就是爲世事的幻化如梦而太息。再说,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真能挣脱情爱的枷锁?眞能跳出无尽烦恼的深渊?
除此之外,地球上的人类,虽然人种不同,肤色亦异,他们彼此之间的智能有高有低,但是「生老病死」,是他们共同吟唱的人生组曲。这人生的大乐章,虽有抑扬顿挫的不同节奏;也有独唱、合唱的不同诠释。不过,一旦乐音的嘎然而止,留下的必然是永恆的寂寥和落寞!
有些人看到这儿,心中难免暗生纳闷:爲什么非把人生形容得如此悲观颓丧?爲什么要把世人说得如此愚蠢无知?可别误会哟,上面所说的,只限于一般俗人的「人生概论」。他们忽略了自我的提昇、净化、创造,以充实人生的内涵与生命的价值,因而迷迷煳煳地混日子,因此才白白地在人间走一回。如果有人不甘心过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那么本书的野人献曝,就是专爲这些有志气、有抱负、有智慧的人们,提供一条寻求身心安顿——袪除烦恼束缚,以获得无碍解脱自在的道路。 但愿您能静下来慢慢阅读,仔细体会,进而深入揣摩。或许您将会透过本书的指引与启迪,因而恍然大悟,从此过着优闲自在的生活。
深切地祝福您!也诚挚地祝福您!
目录
《现代佛学丛书》总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人生的烦恼与痛苦
第二章 佛的境界
一、佛是觉悟眞理的众生
二、佛是悲智双修的觉者
三、佛是修行融入生活的圣者
第三章 学佛的眞义
一、学佛在学习观照赏玩生活
二、学佛是见贤思齐的提昇
三、学佛是自我的开发与锻鍊
第四章 自在的条件
一、具备智慧的观照
二、免于生死的恐惧
三、快乐幸福的永久持有
第五章 自在学佛的方法
一、随缘尽分
二、自己作主
三、随喜赞美
四、无住生心
五、知足常乐
六、大肚包容
七、安住无常
八、了解因果
九、安顿生命
十、怀抱希望
十一、心中无恨
十二、热爱工作
十三、秉持中道
十四、亲善知识
十五、善用方便
十六、心存感恩
十七、惜福自处
十八、正确学佛
十九、珍惜缘分
二十、即时放下
二十一、眞理为师
二十二、发心修行
二十三、注重今生
二十四、切莫占有
二十五、无相布施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