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其它 > 中国传统 > 四灵文化丛书(龙、凤、虎、玄武)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四灵文化丛书(龙、凤、虎、玄武)

prev next

四灵文化丛书(龙、凤、虎、玄武)
  • 商品编号: shji2145
    出版社: 世界书局
  • 作者: 王从仁
    出版日: 1995/12/01
    ISBN13: 9789570600698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45x210mm
    页数: 942
  • 定价:  NT$12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NT$120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5711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以浅显的文字,解说中国歷史上龙、凤、虎、玄武四种灵兽,採说故事的形式,精心挑选古今中外各种神话传说、笔记小说、民间故事,介绍中国四种灵兽的文化意涵。採六色印刷,每书均有与各灵兽相关的珍贵彩图,除了各类铜器、陶器、瓷器、玉器上的兽纹图形外,更有年画、刺绣及建筑上的各式灵兽纹饰,是让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的优良读物。
【龙】 从秦始皇至末代皇帝溥仪,都自称是「龙种」,而中华民族也称为「龙的传人」。「龙」对中国人而言,是祥瑞之灵,且为帝王有德之兆。
【凤】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凤凰是最美好的象徵物,几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灵物。本书介绍凤凰的原形、凤凰与爱情、凤凰报恩等传说故事。
【虎】 白虎是中国的战神、杀代之神;并兼有避邪、禳灾、祈丰以及惩恶扬善等功能。中国人对于「虎」,就在希望与恐惧中,形成白虎崇拜。
【玄武】 玄武是由龟和蛇组成的一种似龟长颈神话灵兽,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龟、蛇结合的象徵,反映出上古时代对长寿和多子多孙的祈求。

四灵文化丛书总序

  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徵,就是它的象徵性。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观的、联想的、朦胧的,因而也是艺术的。它靠的是感觉,而不是逻辑分析、概念演绎等。因此,倘若有人仅仅把「崑崙」看作一座山,把「黄帝」看作一个人;那么,他实在是不太瞭解中国文化。
  同样,仅仅把龙、凤凰、白虎、玄武,看作是四种或五种动物,也是不足取的。这四种灵物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孕了中国人的许多原始崇拜,是中国歷史上深入人心的象徵物,妇孺皆知的四种文化符号。
  四灵崇拜的由来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我们祇能简单地作一番介绍。
  首先,它与初民的动物崇拜有关。在草莱未开的上古时代,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人类普遍崇拜具有超人力量的动物,把自己的各种愿望都寄託在动物身上,甚至,认动物爲自己的祖先。在初民看来,动物是神通广大,不可企及的,祇能顶礼膜拜。
  四灵崇拜还关系到古代的星辰崇拜。对于天上的日月星辰,古人也是捉摸不透、不明其理的。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太阳崇拜、月亮崇拜,其实最初出现的恰恰是似乎不太起眼的星辰崇拜。原始人对着漫天星斗奇思遐想,创造了无数个丰富的形象,四灵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组。
  古人观察天象,将天上的群星分爲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爲苍龙,南方七宿爲朱鸟,西方七宿爲虎,北方七宿爲玄武。有趣的是,除中国以外,巴比伦、印度和阿拉柏都有二十八宿。它们之间虽然略有区别,但同出一源当无疑问。祇是它究竟起于何国,学者们颇有争议,如今,许多人都主张起源于中国。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此说源于何国,四象(即四灵)总是纯粹的国货。
  说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有所感悟,那就是众多的动物崇拜中,爲甚么偏偏挑中四个呢?显然,它与方位崇拜有关。古人将天上地下广阔的空间都分爲四个方位,这本身就是件神秘的事儿。况且,每个方位也都寓有无限的遐想,例如东方与春天、青色等搅合在一起;南方与红色、夏天等,西方与秋天、白色等,北方与冬天、黑色等各自​​纠合起来;到了后来,掺入的因素就更多了。
  由于动物崇拜、天体崇拜、方位崇拜并非中国人所独有的,几乎全世界所有民族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过这些原始崇拜,尽管各自的细节有所不同。文化的发展决不可能是绝缘的、孤立的,在长期的交往中,它们之间必然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中国的四灵也曾受到异国文化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印度佛敎和印度教中的「那伽」(Naga)对中国龙崇拜的冲击。可以说,中国的龙王几乎就是从印度进口的。因此,外来文化也对四灵文化的发展産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于是,各种成分都集中到了四灵身上。
  尽管笔者企图用极浅近的语言来解说四灵起源,但是可以想像的,上述敍说方式对广大读者来说仍是味同嚼蜡。所以,本书採用小故事的形式,精心挑选了古今中外各种神话传说、笔记小说、民间故事,分门别类来介绍四灵的种种文化涵义,以便让读者有兴味地浏览下去。当然,如果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探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从中看出笔者的一些新想法。
  总之,希望这套丛书能够雅俗共赏。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衷心欢迎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谨识于沪上长桥新居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日

龙:吉祥纳福看瑞兽 前言

  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歷史中,龙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象徵物。它那硕大无比的身躯、雷霆万钧的威力、神幻莫测的变化、昂首屈背的雄姿,曾激起中华民族多少动人的想像,点燃起多少崇敬、恐惧、希冀、迷惘等等情感的火花。在它的身上,凝聚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象徵着民族的复杂性格。难怪中国人被称爲「龙的传人」。
  龙,堪称中国的民族祖神。
  本书的写作,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展示龙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它的种种奥秘,以便让读者在轻松的浏览中,瞭解我们的民族,瞭解她成长发展的一个侧面,瞭解她的某些性格特点。
  本书虽然不设章节,但是故事的编排中,仍然分门别类,寄寓着作者的一些想法。
  一至十三章讲的是龙究竟爲何种生物?在中国,龙是人所共知、家喩户晓的,可是,却很少有人能说清龙爲何物。如果说它是虚拟的、并不实际存在,那么它又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的呢?读了以上各章,这千古之谜便不解自破了。
  十四、十五章讲的是中国古代龙蛇交错的祖先崇拜。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而炎帝和黄帝恰恰都是龙;人类的开山鼻祖、那个用泥巴揑出人来的女娲,以及她的丈夫伏羲,也是龙。各少数民族中,苗族、彝族、白族、畬族、傣族等等,都有以龙爲祖先的生动传说。
  十六至十八章讲的是龙与帝王的种种联繫。从「祖龙」秦始皇到满淸的末代皇帝,都自称爲龙种。好端端的一个人,偏要去比作一条大爬虫;还不惜工本编造出离奇曲折的故事,以证明自己确实是条「眞龙」,实在是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十九章则谈龙与异人。这是民间遗存的一种龙崇拜,才干出众的超人、异人;或有德之人、有福之人、有财之人,往往被称誉爲「龙」。这种情况在宋元以前还比较普遍,明清两代,就鲜有所闻了;很明显,这是由于皇帝专享了它的继承权,独佔风流的缘故。
  二十至二十九章讲的是龙与民间信仰。中国民间往往不信仰任何一种宗教,却又偏信各种各样的神灵;中国的老百姓还善于造神,达到了积少成多、由此及彼、疏而不漏之化境。龙在上古,本是动物神;汉唐以后,吸收了佛教的因素,变成了人形或半人半兽神。龙又和星相占卜、三敎九流,都发生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繫。因此,对龙的信仰,无所不在。
  三十至三十七章讲的是龙的故事与传说。古往今来,这类故事层出不穷,笔者将它分爲六个类型依次敍说,即龙宫得宝、救龙报恩、龙女下嫁、龙子望娘、大闹龙宫、降龙伏龙六类。这些故事中,曲折地孕含人们的种种追求,诸如对财富、情义、爱情、母爱、自尊和勇气的渴望。
  最后一部分讲的是国外的龙故事。龙的信仰、龙的故事遍佈全球,以本书收集的而言,就有希腊、印度、巴比伦、日本、意大利、墨西哥诸国。如果我们将这些故事和中国的龙文化相比较,就会得到不少新鲜而有趣的啓发。例如同属「龙与珠宝」类的故事中,印度和中国差不多,取宝者与龙王和平共处;希腊的取宝者就麻烦了,他们必须杀龙而取宝,日本的取宝者介乎两者之间,想杀又不敢杀。也许这是作者的刻意求深,不过,我想区别还是客观存在、有目共睹的;更多的比较就留给读者吧。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将这些故事,依次分爲以下几类:龙与珠宝、英雄屠龙、多首怪龙以及玛雅的「羽蛇」四类。

目录

《四灵文化》丛书总序
前言
养龙爲业的家族
藏身于殿柱的龙
鲤鱼跳龙门
一个美女的奇异诞生
周处斩蛟
母猪变成的龙
龙马——唐僧的坐骑
独脚怪兽——夔
犬化龙
大龙骨与防风氏
雷雨时的险遇
龙生九子的传说
人类是怎样诞生的
尝百草的神农
鼎湖龙去
使者的夜半奇遇
挥剑斩白蛇
非凡的龙种
「三顾茅庐」与卧龙
潮州青龙爷
昭灵侯张龙公
龙母的故事
龙女牧羊
龙与法术
孙思邈救龙
李卫公替龙行雨
二月二 龙抬头
龙舟竞渡的传说
舞龙灯琐谈
龙宫险遇的意外收穫
跃龙山
孤儿和龙女
龙子望娘
张羽煮海
八仙过海
哪咤闹海
日月潭的来歷
未遂的杀龙事件
善友太子入海取宝珠
马杜克斩龙创世
阿波罗射杀怪龙
九头怪龙许德拉
神奇的「羽蛇」

凤:吉祥那福看瑞兽 前言

  四灵之一的朱雀,又名朱鸟,本是南方七星宿的总名,因爲南方七宿连起来像鸟形,朱爲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实质上,朱雀就是一种凤鸟,堪称「火凤凰」吧。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凤凰是最美好的象徵物,几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灵物。其他的灵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爲非作歹的行爲,有时甚至还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祸害,使人生恐惧,使人奋起而抗争,因而産生出不少英雄除害的故事;这在凤凰的传说中,是十分罕见的。
  也许,这就是四灵崇拜的巧妙搭配,人类心灵的一种和谐。
  凤凰最早、最基本的原形是鸷鸟,是一种鹰类的勐禽。显然,它也会给人带来灾难与不幸。应该说,崇拜灵物的産生总是与人类对自然力的恐惧联繫在一起的,原始的凤凰崇拜并不例外。可是,人们又时刻在追求一种美与精神的昇华,因而逐渐将凤凰美化爲光明之神、幸运之神、幸福之神,成爲四灵中极其独特的形象,一位不可多得的至善之神。
  然而,正因如此,凤凰也成了四灵中最软弱无能的神,实质上,它的神格最低了。昊昊天廷中,它连个神位都没有,祇配充当神的坐骑,一种精緻的装饰品。在人间,它虽然贵爲皇后的象徵,其实也祇是帝王的陪衬,仍属于高级花瓶之类。因此,美化的同时,也伴随了弱化和女性化的倾向。
  至善无缺和缺乏神位相伴随,凤凰的幸与不幸,全在于此了。
  本书的第一至七章,说的是凤凰的原形究竟是甚么,以及中国古代的凤凰图腾崇拜。关于凤凰的原形,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个千古之谜。看了这几节,相信读者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第八至十章,说的是关于凤凰的英雄崇拜。前两个是古代的开国英雄、氏族首领,他们的事蹟与图腾崇拜也有关系,但着眼点主要在于英雄崇拜。非同寻常的出身,爲他们的英雄业绩增添了神奇色彩和几分光辉。后一位是着名的谋士,在古代,凤凰与文人始终有着不解之缘,魏晋时代的中书省,执掌朝廷一切机要,是高级文官的云集之地,即被称爲「凤凰池」,这个美称一直爲歷代沿用,屡见于诗文之中。至于文坛高手被赞誉爲「凤凰」的就更多了。
  十一至十三章,说的是凤凰与爱情。郭沫若曾经说过:「无论是凤或燕子,我相信这传说是生殖器的象徵,鸟直到现在都是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睪丸的别名。」因而,凤凰崇拜中理应含有极大的生殖崇拜的成分。随着歷史的演进,这些成分逐渐昇华爲纯洁的爱情,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有关传说。这类故事中,几乎都有人凤互化的情节,更多的是人化爲凤;体现出人们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嚮往。
  十四至十六章,说的是凤凰报恩的故事。
  十七至十九章,是说凤凰助人。作爲幸福鸟,凤凰会带来国泰民安的好运气,因而歷代帝王十分重视「凤瑞」。但在老百姓看来,它是除暴安良的英雄,爲民造福的天使,民间的许多不平之事,依靠政府机构无法得到解决,黎民百姓祇能把希望寄託在这位幻想的善神身上。
  二十、二十一章,是说龙凤斗,这是属于凤凰除害的项目。奇怪的是,此类项目中,有大量的龙凤斗故事,因而专列爲一项。在这类故事中,凤永远是正确者、胜利者,这使我们想到,龙凤斗不仅保留了上古时代部落争斗的流风遗韵,更多的是反映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对正义的讴歌,以及对黑暗的憎恨,对邪恶的谴责。
  二十二和二十三章,是说凤凰与宝。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凤凰卫宝的记载是不少的。其实,四灵都具有卫宝的责任与神通,祇不过凤凰本身就是宝,所以凤凰与宝的传说更引人注目罢了。
  二十四至二十九章,是有关凤凰的风物传说。风物传说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大类,中国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尤其对那些神奇的物品、难以解释的现象,更是喜欢刨根究底,不惜制造出一些有趣的答案,口口相传,成爲佳谈。并且在这些物品和地名之类的解说中,掺杂进小民百姓的种种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三十章说的是凤凰神。如前所述,凤凰作爲一个立庙祭祀的神,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在白族的本主崇拜中,倒有一位凤凰本主。三十一章中的凤凰是作爲智慧的化身而出现的,同时,它又是故事的引子,也是很有趣的。一般说来,凤凰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三十二章中,双头凤禁不起坏人的挑唆,蜕化变质,活生生地给拆散了。
  三十三至三十五章,是说其他地区的巨鸟崇拜。巨鸟崇拜、不死的神鸟「火凤凰」的崇拜,是世界性的。古希腊希罗多德《歷史》、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以及英国大诗人弥尔顿、德莱顿,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等人,都曾讴歌过「火凤凰」,亦即在烈火中获得再生的光明之鸟,可见对光明的嚮往和追求是全人类普遍的愿望。在这部分里,笔者选择了一些情节比较生动曲折的故事,以展示人类这种共通的心理。

目录

《四灵文化丛书总序》
前言
难以索解的千古之谜
少昊的神秘诞生
吞卵而孕的女始祖
三仙女
畲氏婆婆
金鷄显圣伏精怪
帝俊与五彩鸟
「舜服厥弟,终然爲害」
破壳而出的朱蒙
凤雏先生
凤尾传
金凤凰
凤凰情
凤凰送鱼
白凤凰
百鸟牀
黑蛮和青兰
双凤山
造房能手叭牙桑目氐
双凤斗龙
大鹏斗孽龙
凤凰落脚的地方
凤毛换龙珠
三公主的凤冠
凤凰帽的传说
凤穿牡丹
凤凰山
凤凰城
银川——凤凰城的来歷
慈爱圣母
金玉凤凰
双头凤
「卵生」的新罗始祖
三王子与大鹏鸟
辛巴达的第二次航海旅行

虎:吉祥纳福看瑞兽 前言

  白虎是本丛书中最难写的一部了,因爲要找出纯粹的白虎故事,实在太难了。好在中国人崇拜白虎的根源就是虎崇拜,「白」,仅仅作爲五行属性、方位概念的标志而外加的、补充的。自然界确实有一种白虎,是生物学称之爲「白化」的一个变种,十分罕见。四灵中的白虎并非指它,否则,本书就写不成了。
  所以,本书实质上写的是中国的虎崇拜。当然,重点仍然围绕着白虎。
  白虎,是中国的战神、杀伐之神;同时,它还兼有避邪、禳灾、祈丰,以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功能。另外,虎作爲一种勐兽,又给人类带来各种祸害。就是在这种希望与恐惧的交织中,形成了白虎崇拜。
  本书第一章讲的是,虎与宇宙天地的开闢。中国的创世神话与西方的上帝创世有明显的区别,它的特徵是「尸解化生」,盘古开天闢地就是典型的例子。(顺便提一下,女娲创世神话的原生态也是「化生」,祇要看看《山海经》就清楚了。)而虎尸化生宇宙万物,更是不可多得的材料,也是较爲新鲜的故事。
  第二至八章,讲的是虎的图腾崇拜。在中国古籍和民间传说中,有不少以虎爲祖先的故事,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荆楚、巴蜀和云贵一带,推想起来,这些地区都曾经存在虎的图腾崇拜,而且至今仍保留着着歷史的痕迹。这些地区正处于中国的西南方,所以白虎作爲西方之神,也决非偶然。
  第十至十二章,讲的是人化虎的故事。奇怪的是,人虎互化的荒诞故事在中国笔记小说里居然屡见不鲜,作爲「真实」的事被人津津乐道。大概是它们惊险离奇,堪爲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故;也许与潜意识中的虎图腾崇拜有关。本节挑选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故事,他们变虎的原因,结局各不相同,希望能代表众多的人化虎故事。
  第十三至十五章,讲的是虎媒与人虎婚。虎婚故事与上一类可以配套,因爲它大多是「虎化人」,老虎化爲美女与人结合。
  第十六至十九章,讲的是义虎和老虎报恩。这类故事在古书中也不少,它除了表现对虎的崇拜外,还想说明的是,恶人连虎都不如。再往下说,就是孔老夫子的「苛政勐于虎」这句话了。
  第二十至二十四章,讲的是虎与民间信仰。在四灵中,白虎的神格比较低,祇能充当门神、坐骑之类。但它大小也是个神,总有其信奉者。值得一提的是彝族的虎节,这是最近才发掘出来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十五至二十九章,讲的是人虎之争和英雄伏虎。中国的英雄伏虎故事,最着名的莫过于《武松打虎》,但是,正因爲它太爲人熟悉了,也由于它缺乏神奇色彩,本书反而没有选入。这里讲述的大多是具有神话特点的故事,以显示出四灵文化的特色。
  三十章,讲的是白虎星下凡的传说。这大概是白虎崇拜中最脍炙人口、最受欢迎的一部分了。虎与军事的联繫,自古已然。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叫「虎符」,《史记》里的「窃符救赵」,说的就是偷虎符的事。有意思的是,在白虎星下凡的故事里,白虎星的对头总是靑龙星,而且前者总能战胜后者。虽然靑龙并非「眞龙」,但此举毕竟爲白虎争回了不少面子,显示出白虎作爲战神的无比威风。
  最后一部分说的是国外的虎崇拜。由于环太平洋文化的相似性,南美的《虎书》是值得一提的;印度传说中「人化虎」的情节,也很有趣,不过是恶人化恶虎罢了,这些都与虎崇拜有关。至于那些「老虎和狐狸」之类的童话、寓言故事,在国外是相当流行的,但与本书的宗旨关系不大,因而概不收录。

目录

《四灵文化》丛普总序
前言
虎尸化生万物
溯江而上的怪尸
化爲白虎的巴人首领
七姑娘与虎丈夫
虎拐杨么妹
虎氏族的来歷
喇氏族的来源
神异的弃婴
郝画虎
南阳士人
人虎传
虎媒
申屠澄娶虎女
虎皮井
义虎记
柴郎与虎
有良心的老虎
二班
监兵神君
诸神的坐骑
伏虎寺
虎林、虎丘和虎跑泉
别具风情的彝族虎节
虎伥
射柳醉虎
红菓与白刺
箭毒木的传说
捕虎勇士拉玛洛基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薛仁贵的故事
 一、唐太宗夜梦白袍将
 二、白虎星转世下凡间
 三、汾河湾成亲入寒窰
 四、探地穴仁贵得四宝
 五、喜还乡射虎误伤子
 六、锁阳城父子重相逢
 七、白虎关仁贵命归天
《啓兰巴拉姆》
老虎是怎样变成的
那加人和虎

玄武:吉祥纳福看瑞兽 前言

  玄武是很特殊,也很有趣的一种灵物。四灵之中,唯独它是由两个灵物,即龟和蛇组成的;它的名字却不叫龟蛇,而叫玄武。玄武的人格神,又演化成了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这些,都与其他三灵迥然有别。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询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示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只是乌龟。
  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死的象徵;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代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蛇崇拜在古代也是十分兴盛的。蛇那细长、圆形的身躯,常常被比附爲男性生殖器。它在地下的生活,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使它成爲女性和土地的象徵。它的冬眠和蜕皮,又被认爲具有「再生」的能力,从而成爲生死、轮迴的象徵。因此,最初的生殖神、土地神就是蛇。
  当然,蛇会袭击人,毒蛇还能致人于死地;蛇的外貌、生活特点,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蛇都具有两重性,往往又代表兇恶、阴险和黑暗。
  自从集众灵之长的「龙」产生后,蛇的身价不免贬值,它祇能挤入玄武之中,与龟一起,凑成一灵。关于它们的结合,存在着这样一种传说:据说雄龟缺乏生殖能力,不能性交,因而祇好听凭雌龟与蛇交配,以便繁衍后代,生出小乌龟,玄武就成了龟蛇合併的怪模样。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古人对此却是深信不疑的,以至于后来戴绿头巾的男子,即妻与他人发生不轨行爲的丈夫,被人称爲乌龟。不过这个荒唐的说法也有着它的合理性,龟蛇结合的着眼点,重在它们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此,玄武崇拜集中体现出上古时代中国人的生命观,反映出他们对长寿和多子多孙的祈求。
  本书的二十多个故事,力图展示玄武崇拜各方面的含义。
  大致说来,本书包括这样的一些内涵:关于龟的图腾崇拜,龟蛇与婚姻、生殖;龟蛇与宝;龟具有未卜先知的天赋;龟蛇与风水、龟蛇与长生及不死之药;龟蛇与土地、大山、冥世;龟蛇报恩和报復;人蛇冲突与英雄除害,龟蛇合体和玄武神的故事。当然,一个故事往往有着多方面的含义,以上勾勒出来的「内涵」,只是指其中的一个倾向而言的。
  由于龟蛇崇拜是世界性的,所以本书也收集了国外的龟蛇故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澳洲居然也有一个「龟蛇合体」的传说,虽然不是甚么玄武,却同样把龟蛇扭合在一起,可见文化的相似有时眞出人意外。

目录

《四灵文化丛书》总序
前言
神龟勃极烈
杀神龟祭礼
蛇郎的故事
白蛇传
崔炜巧得阳燧珠
「沥泉神枪」的来歷
青稞种子的由来
鱼王和蛇精
一个奇怪的梦
诸葛亮收龟取鹤
龟葬和「五布政」
龟息与龟寿
寻觅生命之水
海外神山的驮者
彩虹蛇的故事
蛇与冥府
菜花蛇
耍蛇人
杜朝选杀蟒
六只手的菩萨
拉神与蛇
龟蛇与鲧禹治水
青山乌龟长山蛇
澳洲的龟蛇合体
眞武大帝的传说
 一、玉帝思凡下人间
 二、哥阇国里几度春
 三、蓬莱出家破色戒
 四、苦修得道又下凡
 五、武当修行成正果
 六、祖师收伏龟蛇怪
眞武大帝显圣记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