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佛禅仙道 > 当代学人谈佛教(平)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当代学人谈佛教(平)

prev next

当代学人谈佛教(平)
  • 商品编号: dnda3698
    出版社: 东大
  • 作者: 杨惠南
    出版日: 2001/04/01
    ISBN: 9571903698
    ISBN13: 9789571903699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213
  • 定价:  NT$17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153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4762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本书是编着者的访问稿和短文集。编着者访问了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包括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佛学家,互相讨论了相关的论题。其中所涉及的层面,有抽象的、上阶层专家所关心的问题,例如宗教的形成原因、佛教的形上预设、乃至禅宗公案的内在本质等等。另外,也讨论了实际的、下阶层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例如鸾坛的现况、民间宗教的本质、乃至一贯道的是邪是正等等。
  而全书贯穿着的主题则是佛教的「现代化」问题。对于佛教「现代化」一词的意义分析、实际步骤,本书都有深入的探讨。而「现代化」是离不开全体社会的,因此,正如编着者所说的,本书是以「关心佛教,关心社会」为总主题而展开的作品。

序 傅伟勋

  爲别人的书作序,算是生平第一次。七月中旬应邀回国开会,也与杨惠南敎授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佛敎的年青学者高谈阔论,交换意见。告别之前惠南告我,三民书局行将出版他所编着的「当代学人谈佛教」,问我能否回美之后抽闲爲此写序。惠南是臺大过去的学生,又是今日的哲学同仁;尤其我们有共同的专业兴趣,我也读过他赠送的近着「佛教思想新论」,印象甚深,就当场欣然答允。这是爲他撰序的缘由。
  对于关注佛教研究的现代化与中国佛敎的未来发展等双重课题的读者来说,本书算是一部题材新颖而处处发人深思的着作。譬如第一部「入法界品」所包括的八篇之中,首篇讨论心理学与宗敎(尤其佛教)的密切关系,实有助于大家进一步探讨,具有心理学的丰富思想而不同于迷信的佛(宗)敎,在多元社会所能贡献的精神价值究竟是甚么。第二篇所讨论的课题,范围更爲广泛,把佛敎放在文化人类学、民间宗教、宗教的「世俗化」等等层面,去探讨佛敎的现代化意义,而篇中有关「我」与「无我」的概念澄清,也多少反映出佛教「无我」眞谛的难于解悟,对于过份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人士构成一种绊脚石。李亦园教授谈及佛敎的「本土运动」,建议学术性宗敎研究的发展,以及在篇末主张破除迷信的三点,都很值得大家反思一番。代表香港新一代的佛教学者而爲佛教研究的现代化工作日日奋勉的霍韬晦先生,特别强调佛教思想的未来发展有待英国歷史家汤恩比所云「创造的少数」菁英的出现与耕耘,建议佛教界人士重新检讨佛敎的各种制度等等,也极有见地,发人深省。我格外注意到他的开放胸襟,可以说是现代佛教学者的好榜样。他说:「……首先要抛弃偏狭的宗派观念;佛教徒固然要以佛教爲念,不过更重要的也要以中国文化和世界人类爲念,如此才能放开心胸,眞诚的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第五十五页)当代中国佛教的大德印顺法师,继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路,「进一步提倡『人间佛教』,因爲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成佛的,所谓『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这是佛法本有的原始思想,也是大乘佛法入世的眞正精神!」(第六十七-六十八页)法师这里所说的「人间佛教」,可以说是大乘佛敎的「生死卽涅槃」与菩萨道精神的现代化,有助于佛教本身的继往开来。远在美国敎书的郑学礼、成中英二位敎授根据各别的研究心得与体会方式发表有关中国大乘佛学(台、贤、禅)的不同意见,耐人寻味,可以刺激读者的哲学思考。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倒是德念法师所谈「越南佛教带给我们的省思」,甚望大家细读,好好体会法师的深意。读此篇后,我不禁感嘆我们中国人对于亚洲其他各国的佛致发展与现况的无知与漠视。说实话,我自己就感到相当惭愧。
  第二部「法界等流品」所包括的是,惠南自己的五篇讲论,处处展现他对佛教现代化与未来发展的切身关注。譬如他通过「七不退法」等等传统佛敎政治思想的重新诠释,主张现代佛教徒不应逃避政治,却「应该本着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心怀,学习佛菩萨们的德行,热心地参与政治活动。」(第一三八页)我十分表示同感共鸣,因我深信,佛教(尤其大乘)并不是普通所谓「出世主义」,而是贯通「出家道」与「在家道」,寓「胜义谛」于「俗世谛」,而主张出世(向上门)与入世(向下门)原本一如的圆融中道。惠南的见地很有新义,希望读者咀嚼篇中意思。其余数篇涉及一贯道的了解与误解、「绿起」思想的再发现、当代中国佛教所应践行的「文艺復兴运动」等等,也都有助于大家深一层的佛敎探讨。我在这里愿向关心(中国)佛教的时代课题的读者们郑重推荐此书,也盼望有关此一课题的论着能够多多出现。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于费城郊外)

目录

第一部 入法界品
一、序 傅伟勋
二,禅的心理基础及其现象 黄光国
三,从文化人类学看民间宗教与佛教 马约翰
四,宗教的本质与佛教的「本土运动」 李亦园
五,佛教的过去与未来 霍韬晦
六,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 印顺法师
七,佛法中的「独断主义」及其对治之道 郑学礼
八,从禅宗的「本体论诡论」到欧美佛学研究的现况 成中英
九,越南佛教带给我们的省思 德念法师
第二部 附录:法界等流品
一,佛教徒应该参与政治吗? 杨忠南
二,我所知道的一贯道 杨忠南
三,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杨忠南
四,佛教思想在中国 杨忠南
五,佛学的源流与发展方向 杨忠南
六,后记 杨惠南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