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其它 > 群经 > 细说廿四经(附录) 《五礼通考1-8》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浏览纪录

细说廿四经(附录) 《五礼通考1-8》

prev next

  • 商品编号: sw0281
    出版社: 圣环
  • 作者: 徐耀环新编
    出版日: 1994/05/01
    ISBN13: 9789577810281
    商品状态: 订购后进货(须2-7日)
    装订: 精装
    页数: 0
  • 定价:  NT$1500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13500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2949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 备註: 当单笔订单中有包含[订购后进货]商品时, 我们会待集货之后一併寄送.
       若是您急于先收取订单中其他商品, 请另行个别订购此项商品.

商品说明: 

  《五礼通考》是《仪礼》的总结,《仪礼》就像一部生活礼仪百科全书,让我们轻松认识古代的士子儒生如何从生到死的重要仪式,是如何举行演变。而《仪礼》除重点在「经」的研究外,歷代政府更注重「仪」,它包涵仪制的撰作和研究。
  仪制的撰作有官修与民间私纂。秦汉以降,几乎每一个朝代都要 制定本朝的礼仪制度,制成礼典,着名的官修礼书,如《唐开元礼》、 宋之《政和五礼新仪》、《明集礼》、《清通礼》。
  因社会的变化加剧,人口的增加,使得私人编纂修订的有关冠婚 丧祭仪制和日用伦常的家礼、乡礼类着作,自宋代之后大量出现,如宋朝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明朝黄佐《泰泉乡礼》。这些礼书的主观意图是想籍此确立仪制的规范,指导现实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实现读书人理想的家国。
  仪制的研究有唐杜佑《通典》中的《礼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的《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就是对这些仪制中繁琐的名物、制度、礼节,或述或考,或明其沿革,或究其礼意,而清朝秦惠田的《五礼通考》就是《仪礼》的「仪」研究之集大成者, 这也是《细说二十四经》将《五礼通考》当作附录的原因,让世人知道整个礼制的源流。
  《仪礼》使中国文化礼仪有了基本范式,而后人只要根据时代变 迁、风俗改易、政治变动、适时改易或参考《唐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明集礼》、《清通礼》、《书仪》、《家礼》、《泰泉乡礼》… 就可以制定新一代可通行于世的礼仪全书。
  若想探究歷代礼仪的变迁则《五礼通考》就是总集成者。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江南金匮(今属江苏无锡)人。干隆元年一甲三名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精于三礼,又好治《易》及音律、律吕、算数之学。其撰《五礼通考》,始自雍正二年甲辰(ㄧ七二四),迄于干隆二十六年辛巳(ㄧ七六ㄧ),首尾凡三十八年,为其毕生心力所萃。襄其事者,又有钱大昕、卢文弨等着名学者。此书之所成为礼学杰作,绝非倖致。
  《五礼通考》刻于干隆间,原刊本今已不易得。通行者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而《四库全书》既经誊录,讹夺不鲜。已故王欣夫大隆先生藏有《五礼通考》付客稿本及原刊初印样本各ㄧ部。前一种有戴震、王鸣盛、钱大昕等于校,其所校正,刊本均已据改。后一种有朱、墨二色校。校语或书于眉端,或书于夹签。莫友芝谓朱校出于秦蕙田,似不尽然。墨笔校似亦出于多人之手。王欣夫先生谓「卷五十七内墨笔夹签有『文弨案』云云,则似姚卢抱经也。卷九十一内眉端朱笔有『鼐谓』云云,则桐城姚姬传也。」(见本书卷首)则校者亦多续学之士。盖此书于付刻前,虽经戴、王、钱诸人校改,仍有未尽善者;故于刊印后又由秦蕙田、卢文弨、姚鼐诸人再校。凡所是正,原刊后印本亦均据改。
  今据《五礼通考》原刊初印样本照片影印,其所以不取付刻稿本者,以其中颇有不尽妥善之处,细读此本校语,当可了然。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