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侨网路书店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桃园市龟山区復兴二路6号1楼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网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道教承袭上古神仙方术,吸收谶纬思想融合先秦诸家学说、鬼神崇拜、阴阳术数衍化形成现今道教。道教将「灯」从日常照明所需,转化成宗教仪式中消灾解厄用的 法器,在道教丰富的斋醮科仪法事,将灯引进斋醮坛场制定规范形成灯仪。《正统道藏》收录有多种职能性、多元性的燃灯之法,魏晋南北朝时期〈金箓简文〉即有 明载燃灯元素、数量、方位,将燃灯赋予「续明破暗,上映九玄诸天福堂,下通九幽无极地狱」的功能。道教亦透过燃灯结合道教星神信仰形成燃灯续命延生的法 门,并以各种形式的灯图排列,用以消弥风水形煞,诸多疑难杂症皆以燃灯禳解灾殃,其中「燃灯续命」法门中,以「北斗七星灯」最为广为人知,普见于道坛科仪 法事之中的应用,亦是本文专注的燃灯类型之一。
「术数」源于易经之阴阳,融合五行学说为中华传统文化至今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术数应用层面早已渗透于华人日常之中。两者一般被学界归类不同取径的题材,本 文以道教经典文献为基础,结合当代田野调查,以「道教燃灯仪式与术数」为主题,探讨道教燃灯仪式与术数间的关系,聚焦于「北斗七星灯」并以田野调查为辅, 以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臺湾北部道坛、宫庙为调查场域,深入探究纪录当代道教燃灯仪式,其中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不仅透过对道教仪式、经典思想吸收与融 摄,援用三国时期孔明(181–234)七星灯续命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金箓简文〉燃灯内容形式的概念,将自身所研究术数项目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大六 壬、择日学相结合,具体呈现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易学思想的燃灯基础上,发展出不同于传统道教的燃灯法,以道教燃灯仪式为主体,术数为用的新宗教型态 法门。
本研究结论通过对道教经典文献的分析与探究,结合当代田野调查可知,道教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术数的体现,应用于符咒、步罡,燃灯之法等,诸多宗教仪式中。 从研究可得知一、对灵宝经典所载燃灯方位、象徵意义能以术数视角深入了解,并从中发现道经中数字与方位的应用与传统术数数字的迥异,是以往研究者未发现的 部分,可作为未来研究道教与术数新取材。二、学界对于术数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三式研究的不足,天书三式起源甚早,不仅应用于军事兵法、道教吸收于 法术之中《正统道藏》已收录多部相关经典,学界多未有深入探究形成的脉络与发展。三、道教灯仪在现今道坛、地方宫庙、为满足当代信众需求呈现多元多功能性 的发展。四、结合田野调查与道教经典的爬梳对照,对于道教灯仪与术数合用的形式,于本研究所载多篇案例可见确实有其神奇功效,期望透过本文成果做为未来术 数与宗教仪式相结合的基石,开创出术数道法合用新的展现与法门。
作者简介
作者:丁一峰
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硕士
臺湾宗玄道学文化研究会 秘书长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 常务理事
1982年生,云林县臺西人
自幼对道教仪式和民间宗教充满兴趣
因缘际会下2012年开始接触学习命理术数
专注于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紫微斗数
并从事术数教学、道教经典、仪式、术数相关研究
从原本的影视制作职人一头栽入道学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3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回顾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章节内容 39
第二章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燃灯与术数 47
第一节 道教燃灯与术数应用先驱—邱金汉 51
第二节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的创立与发展 68
第三节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的顺星法会 77
第四节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燃灯仪式特色与分析 95
第三章 道教燃灯与术数 141
第一节 道教燃灯渊源 143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燃灯与术数的融摄 158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见道教燃灯类型 204
第四章 道教北斗七星灯 211
第一节 道教北斗七星灯源起 212
第二节 北斗七星灯与术数 255
第三节 臺湾北部所见北斗七星灯与燃灯延寿科仪 273
第五章 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燃灯与术数应用案例 291
第一节 禳灾度厄「北斗七星灯」案例 293
第二节 保命护身「本命元辰灯」案例 299
第三节 安宅除秽「安宅镇煞灯」案例 307
第四节 延生续命「敕延生灯」案例 316
第六章 结论 333
参考书目 349
附 录 一 379
附 录 二 381
编辑《宗玄道学研究丛书》弁言并书序
在生活之中,有一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对我们的思维行事起了莫大的作用。此即学者认定之珍藏为中华文化底蕴的道学、道教。道教研究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启动中西会遇与交流的契机,道学文化之吸引同道的投入与追求,至今仍居方兴未艾之势。
本丛书收录论着的类型主要有二:一是探根,一是寻奇,亦即蒐罗那一些在深邃幽远的文化当中辛勤耕读的,探究事理根源、寻求可资运用于现代的新奇之作。此乃 《宗玄道学研究丛书》编辑之标的。每一本书都有比一般还长的中英对照摘要、以及《道藏通检》(Concordance du TAO- Tsang )的编码,便利外国学者阅读,查询原典。期待海内外大德同好的参贊意见,共襄盛举,是所殷盼。
丁一峯先生的着作内容探讨道教灯仪的起源歷史及其在现代生活的应用变化。文章致力于徵引古籍,如《正统道藏》等,探究本根,对于所属学会门派的燃灯仪式清楚解说,图文并茂,满足读者寻知求新的欲望。为此,我们推荐该书并祈愿读者能刷新视野,置换思维,沐浴于学术之殿堂。
《道教燃灯仪式与术数》序
中央研究院 院士 李丰楙
在道教的祈福性仪式中,燃灯仪式为常见的一种,道坛与道庙作为信众的服务,公私俱有。从道教科仪史来说,灯仪出现时间较早,其渊源与前道教期的星辰信仰有 关。古人活动于北半球的,所拥有的观星经验,从帝王到庶民各有其知识,帝制王朝观象授时,攸关农业生产,除此之外,星象神话关联甚广,大则帝王例祭,小则 私家祈福求祥,其用既是科技,也是神道。道教创立既吸纳于中,成为文化百宝箱的珍宝,自古以来迄今犹存。这种神道合科技、信仰于一,在道教仪式中蔚为大 宗。作为道教学的一环也一直热门,关键就在如何安排!这就端赖实践者的兴趣与能耐。一峰的学位之作即为其例,在辅大进修的同侪中,带艺拜师者并非少见,但 在口试论文中对这一篇印象深刻。
主要原因是夙来既关注九天玄女圣蹟,在汉代纬书首次登场,即传授兵符于黄帝,辅佐这位圣王战胜蚩尤,在叙述中隐含着天命思想。但道教创教既尊崇老子,李氏 应谶当王的图谶流传两三百年,李渊起义乃巧用李洪/李弘的李氏神话,从而创建大唐基业。这种情况致使玄女所授,一度转向代传众术。在这一波新潮流下,式占 之术亦在其列,这种文化传统从远古至汉代,既有栻盘配合操作,就被取纳于道教文化百宝箱中,却也独立另成一术数系统。共同点则是流传隐秘,在《唐六典》中 记载太常寺,太卜所掌式占之法就是三式:雷公式、太乙式及六壬式,前两种「并禁私家蓄之」,唯有六壬式不涉兵事而不禁,故为士庶所通用。在用式之法中,说 明局盘、十二神及四课等推局演盘方式,即关联北斗九星、十二星宿等星曜,可证星象之学与式占之法密切相关。
道教在中古时期成立后,既被视为民族宗教,且攸关帝王的创业立朝,其实亦可视为一种帝王学,故与儒家士人之间,存在着竞争诠释的问题。由此观察式占之法, 唐代官制虽说与太卜有关,但在道教经藏迭有新创。这种证据既保存于《道藏》,而术数亦传承不绝,目前所见仍常与兵法连结,故今之所传常依託于李筌、徐道符 等,即以此彰显其神异、高妙。道教中人则迭创新经,从唐至宋新法迭出。诸部道经中倍受关注的一部,即赵宋开国元勋赵普曾获秘授,据传曾修表进经于太祖,以 解北方边界未復的问题。在建构九天玄女传授的名将谱系中,既有郭子仪、李靖等,隐指自己亦在其列。其后宋仁宗亦着重此一式法,曾编纂遁甲、六壬诸经,显示 式占之法依然是帝王学,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则潜在流传,斯学不致尽断。
一峰本出身于理工,有幸拜师学式占之术,且与燃灯之仪结合在一起,虽说是师门创意,可说復得斯术的古源,在论述中既阐说其理,也精简叙明其术。重点在古术 今用,将此一秘禁之学施用于灯仪,在纪录中简介诸多实例,印证仍有助于今人。自从辅大进修部成立后,类似一峰这样的例子,歷经数次口试与指导,深知这种情 况并非稀见。原本既各专门其业,在进修上庠期间又有所裁成,将其所学重加董理,既有机会釐清学理,亦能重新检视诸术。论文标明「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为 例」,就是整合多年的宝贵心得:实践所得、田野所见,配合歷史文献与经典文本,完成一部质量俱佳的力作。在口试过程的回应中,既感协会有此新秀,则天书三 式所传有人,在科技、民主的当代社会,古代秘禁的「天书」,当今重获新诠、施于日用,确实值得鼓励。故乐于推荐,期望有福者一同分享,是为序。
邱金汉 序
三式之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自古即为兵家所用、所长,歷朝军师、国师均将三式应用于战塲、治国。宋朝科举考试更将三式列入考试科目,可见三式受朝廷重视程度。宗教具有安定民心,抚慰心灵之功。道教系以传承道法,解决人民身心灵所遇到的痛苦为职志。
丁一峰从一介书生,因缘际会与妈祖相遇,参与无数次遶境徒步之旅,见证宗教信仰神奇的力量。后来因宗教而与术数结缘,从紫微斗数入门,进入八字、阳宅、择 日、民俗、太乙神数、大六壬、奇门遁甲等。可以说目前市面上的重要术数科目丁一峰已得心应手。为更深一层瞭解学术,他考试进入辅仁大学研究所宗教系深造。 研究所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道教燃灯仪式与术数。透过经典古文,二岸三地各大学图书馆、国图典藏的硕博士论文,引经据典,道尽术数与道教各种灯阵神秘数字的 来龙去脉,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系现代从事科仪与佈阵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道法、术数皆有所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丁一峰从术科进入学科,并将学科与术科结合,是一位难得的年轻新秀,本人特为之序。
邱金汉 壬寅年仲秋 书于台北市中华易经天书三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