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页 > 五术书籍 > 其它 > 中国传统 > 新译吴子读本(二版)
您的购物车中有 0 件商品,总计金额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纪录

新译吴子读本(二版)

prev next

新译吴子读本(二版)
  • 商品编号: smin2275
    出版社: 三民
  • 作者: 王云路 注译
    出版日: 2015/06/01
    ISBN13: 9789571422275
    商品状态: 一般
    装订: 平装150x210mm
    页数: 148
  • 定价:  NT$160元
    匯率参考:  换算成人民币
  • 优惠价:  9 NT$144元
  • 商品库存: 1
  • 购买数量:
    商品总价:
  • 点击数: 4651
    会员评价: comment rank 5

商品说明: 

  《吴子》又名《吴子兵法》,是战国初期着名的法家与军事家吴起传世的兵法着作,早在战国时期就和《孙子兵法》齐名,在先秦诸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发展,其中提出的战略、战术、治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宋朝时更为武举试者必读之书。本书原文依据《百子全书》本,详为校勘注译,各篇均重新标点分段,有助读者阅读理解。书后并蒐集有与吴起及《吴子》相关的资料辑要,读者可以藉此对今本《吴子》的思想与作者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导读
  《吴子》相传为战国时吴起所着。《韩非子‧五蠹》篇曰:「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可见《吴子》一书自古即与《孙武兵法》齐名,早在战国末就已流行民间。《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子》共有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记为一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记为三卷。现存《吴子》只有六篇,即〈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可见《吴子》在流传过程中大部分亡佚了。
  《吴子》一书的作者是谁,歷来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作者是吴起;有人认为是吴起的门人或幕僚笔录而成;有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掇拾成编的;清代以来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托或杂抄而成的。要完全弄清这个问题绝非易事,这里仅谈几点看法。
  第一,《吴子》的作者当是吴起。吴起(?~前三八一年),卫国人,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初任鲁将,大破齐军。继任魏将,「击秦,拔五城」,战功卓着,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守,吴起在西河二十三年,整军备武,使魏国成为当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受到旧贵族的排挤离间,被迫来到楚国,楚悼王重用吴起为令尹,吴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 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又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西元前三八一年,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被乱箭射杀。《史记》中有〈孙子吴起列传〉。今本《吴子》中有些内容,与《史记》中的一些记载相吻合。如吴子曾在他的老师曾子(据郭沫若考证,曾子指曾申而不是曾参,见《青铜时代‧述吴起》)门下受业,因而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吴子》一书在论述治军时,常涉及「仁」、「义」、「礼」、「教」等儒家学说。《史记》中记载吴起在魏、楚等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法审令」、「废公族疏远者」等,这与《吴子》主张「以治为胜」、「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见〈治兵〉)的观点相一致。《史记》中记载吴起曾与魏武侯有过一则对话:「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这与《吴子‧图国》篇中所论及的道、义、礼、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的思想是相通的。《史记》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吴子‧治兵》篇曰:「与之安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名曰父子之兵。」这种爱兵、施恩于士卒的思想在两书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因而可以说《吴子》是吴起在继承前人兵法的基础上,对以往战争和他自己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现存六篇,从其记载的内容看,当是吴起在魏时所着。
  第二,今本《吴子》六篇很可能已不是《史记》、《汉书》中所着录的《吴起兵法》的原貌,把它看作为《吴起兵法》的部分内容是可以的。首先,《吴子》流传甚广,歷代人都研读这部书,并不断进行加工整理,因而语言较为浅显易懂;其次,《吴子》中有些内容是他人或后人加上去的。比如〈图国〉篇记述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励士〉篇记述吴起作战的经过:「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这些都与对话记录式的文体有所不同,也不像吴起自书的语气。因而明人胡应麟曰:「《吴起》或未必起自着,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篇,非后世伪作也。」此亦可为一说。
  第三,认为《吴子》是后人伪托的说法根据不很充分。
  宋代的一些学者如晁公武、王应麟等都认为《吴子》为吴起所撰,明代的宋濂在《诸子辩》中也明确肯定:「《吴子》二卷,卫人吴起撰。」清代以来的一些学者开始认为《吴子》是伪书,如姚鼐、姚际恆、章太炎以及郭沫若等,兹对其论据作一简要分析。姚鼐说,魏晋以后才以「笳笛」为军乐,吴起在其着作中不可能写出「夜以金鼓笳笛为节」的话。前面已经提到,《吴子》中有后人添加的内容,〈应变〉篇中的「笳笛」应该属于这类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战国末或秦汉间成书的《六韬》中已有「夜则火云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的描写,说明「笳」用于军队的年代,并不像姚鼐说的那么晚。姚际恆《古今伪书考》认为《吴子》「其论肤浅,自是拟托。中有『屠城』之语,尤为可恶。」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也有相同的看法。其实,〈图国〉篇中「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的「屠城」,并非屠杀城中百姓之义,而是攻陷敌城之义,不能仅从字面来理解。在〈应变〉一篇中,吴起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这些语句可以为「屠城」一语作注。郭沫若《青铜时代‧述吴起》认为:「今存《吴子》实可断言为伪。以笔调觇之,大率西汉中叶时人之所依托。」如前所述,《吴子》与《孙子兵法》一样,早在战国后期就已广为流传,两汉时仍然风行于世,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说:「天子(指汉武帝)尝欲教之(指霍去病)孙、吴兵法。」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多次提到孙、吴兵法;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着《后汉书》,在〈冯衍列传上〉载录了冯衍向东汉名将鲍永提出「观孙、吴之策」,即阅读孙武、吴起的兵书的建议,可见从战国以来,一直到东汉,《吴起兵法》不仅没有失传,而且还得到了军事家和有识之士的重视。「西汉中叶时人之所依托」的论断恐怕难以成立。也有学者如章太炎认为《吴子》为「六朝人伪托」。从三国时人贾翊曾给《吴起兵法》作注以及诸葛亮〈后出师表〉、《三国志》裴注引王沈《魏书》、《世说新语‧识鉴》和《晋书‧李玄盛传》等典籍中记载的兵家学习和运用「孙吴兵法」的大量史实来看,这一说法同样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关于本书的作者问题,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看法是,现存的《吴子》一书源于吴起,但经过了歷代的加工润色,已非原貌。但不管是谁所着,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吴子》一书中所反映的军事思想内容很丰富,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略思想。吴起认为:政治和军事具有内在联繫,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不可偏废。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时,才能对外用兵,指出国家如有「不和于国」、「不和于军」等「四不和」时,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提出要在强大的常备军的基础上,组建和训练一支精悍的能攻善守的骨干武装。这就是吴起「文德」与「武备」兼重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是知己知彼,随机应变的战术思想。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强调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敌情,反对主观臆断。在〈料敌〉篇中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情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指出了有八种情况可以毫不迟疑地与敌交战,而处于六种情况下的国家,则不可轻易与之作战。吴起强调作战时将帅必须根据敌情和天时、地利等情况的变化,採取随机应变的战略战术。在〈应变〉篇具体论述了在仓猝遇敌、敌众我寡、敌据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以及敌人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方法和取胜的策略。
  三是「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的治军思想。〈治兵〉、〈论将〉和〈励士〉三篇主要阐述了吴起的治军思想。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队伍的质量,提出了兵「不在寡众」,「以治为胜」的着名主张。军队质量高的标准是:要有能干的将领,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士,有统一的号令,有严明的赏罚。吴起注重选拔「良将」,重视将帅的作用和谋略,强调好的将帅应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他十分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认为这关系到战争的胜败。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实际作战能力。
  《吴子》(《吴起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和《孙子兵法》齐名,在先秦诸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的发展,是一部较有价值的兵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宋神宗年间,《吴子》被官方列入《武经七书》,颁行武学,为武举试士者所必读,颇受重视。现有英、日、法、俄等文字译本。
  这个译注本的原文,採用《百子全书》(扫叶山房一九一九年石印本)本,并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武经七书》本《吴子》参校,改正个别明显的错字。各篇下均重新标点、分段。

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缘起
附 图
导 读
图国第一
料敌第二
治兵第三
论将第四
应变第五
励士第六
附 录
吴起与《吴子》相关资料辑要

显示完整说明

商品标籤

会员才可增加商品标籤

会员评论(共0条评论)

  • 目前没有任何会员发表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会员帐号: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